493 李蒙光(李常受之子)告召會的財團法人台灣福音書房及其董事長劉遂、董事吳有成﹑鄭摩西、李光泓、林天德等,
前言: * 2020年3月5日 — 【記者洪秀玲報導】台北市召會弟兄吳有成5日早晨安息主懷,享壽70歲。 *2020年12月22日 — 【本報訊】美國水流職事站負責人余潔麟弟兄,十二月20日美西時間傍晚在美國加州安那翰安息主懷。 *臺灣福音書房發行人,主僕劉遂弟兄(1925.4.23~2023.7.30)一生奔跑,擺上70年的文字服事,7月底安息主懷。 主文: 出自《基督教論壇報》 題目:福音書房及董事獲不起訴 期別:2056 日期:2002/11/12 版名:教會新聞 作者:張孝義 【記者張孝義台北報導】「英文新舊約聖經恢復本」作者李常受過世後,引發其子李蒙光與台灣福音書房之間的著作權等訴訟案件,台北地檢署調查後,昨(十一)日以罪證不足,作出不起訴處分。 李蒙光控告指出,其父李常受著有聖經等多種著作,八十六年六月其父過世後,他依法為合法繼承人,取得相關著作的著作財產權。 李蒙光表示,被告財團法人台灣福音書房及其董事長劉遂﹑董事吳有成﹑鄭摩西、李光泓、林天德等,在未得他的同意下,將李常受的著作重製後銷售圖利。 李蒙光指控事項 李蒙光指出,福音書房將李常受所著的「英文新舊約聖經恢復本」據為己有,並將作者竄改為「水流職事站」重製銷售圖利,又以李常受名義向國稅局申報八十七年執行業務所得,偽簽李常受的簽名﹔福音書房董事長劉遂長年旅居國外,從未回國開董事會,卻有劉遂開董事會的記錄,因此可能涉嫌偽造文書。 檢察官蔡興華調查後發現,李常受於八十三年一月即與福音書房簽立「出版書籍同意書」將其所著作中英文書刊及中英文講道記錄,全部授權福音書房作全球性的發行專權,至八十八年十二月卅一日止。 著作權屬水流職事站 八十五年二月間,李常受與水流職事站訂立著作權轉讓與權利金協議書,約定李常受受僱於水流職事站期間所著作,著作財產權均屬水流職事站,有經過公證的相關文件,並有李常受親自署名的文件在卷。 檢方調查,劉遂具有美國及台灣雙重國籍,入出台灣時分別以美國護照及中華民國護照登記,檢方發現劉遂入境時刻與福音書房召開董事會的時間相符,所以難認福音書房董事會記錄是偽造。 檢方調查後認為李蒙光所指稱的罪證不足(公義何在?),因此對福音書房及其董事給予不起訴處分。 http://kwoksimon.blogspot.com/2011/11/blog-post.h...
中共黨媒:領導幹部要上網懂網
回覆刪除中央社
3.5k 人追蹤
追蹤
The Central News Agency 中央通訊社
2018年5月3日 下午2:29
5 則留言
(中央社台北3日電)為加強網路時代的治理能力,中共黨媒人民日報今天刊出評論,要求黨的領導幹部要「上網懂網」,要與民眾面對面,還要跟網民「鍵對鍵」,就算潛水、聊天也能多理解群眾。
人民日報今天刊出題為「領導幹部要多點互聯網思維」的評論強調,「知屋漏者在宇下,知政失者在草野。」網路的本質是連接,領導幹部要上網懂網,才能抵達民意節點,把握輿論焦點,解決社會痛點。
評論指出,中國網民人數已有7.72億,年輕人更是經常泡在網上,他們自稱草根,形成一個草野。當觀點上網、建議上網、批評上網,黨政機關和領導幹部不能不上網。既能面對面,也能鍵對鍵,就是要保證線上線下的雙向通暢。
評論稱,過去常說要「跟群眾坐在一條板凳上說話」,現在板凳變成了網路,「就算只是潛潛水、聊聊天,也能加深對群眾所思所願的理解。」從這個意義上講,多一點網路思維,就是要懂得「以用戶為中心」。
評論指出,這些年來,善用新平台、會用新話語的地方和單位愈來愈多。全國政法系統打造新媒體矩陣,「長安劍」等政務微博、微信成長為大V(經過認證擁有很多粉絲的用戶),很多機構第一時間搶占直播平台,不少地方電子政務水平不斷提升。
評論反批還有領導幹部儘管身處網路時代,卻總是自帶「飛行模式」。或是對網路無感,只將它當作年輕人的玩意兒,「不知有漢,無論魏晉」,或是對網路感到恐懼,將網線視作導火線,總怕惹火燒身,因此失語失聲,還有的即使千呼萬喚出來了,也習慣將通稿往網上一放,不考慮實際傳播效果,一旦真正遭遇網路輿情,往往進退失據。
評論要求領導幹部認真學網用網,才能因時而動,像中共總書記習近平要求的那樣,提高對訊息化發展的駕馭能力。(編輯:楊昇儒/翟思嘉)107050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