秦續堅預祝川普好運,也祝美國好運。俄羅斯的普京大概也幫不少忙吧!願榮耀歸給主。
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川普(Donald Trump)揚言,若當選總統,將在美墨兩國邊境修建一堵高牆,阻擋墨西哥移民,還要讓墨西哥政府買單。他的「驚人之語」至今仍讓世人津津樂道。
當初沒人把川普說的話當回事,認為只是他這個「嘴砲」商人兼實境秀主持人,為了吸引注意的反智言論,最終只會是曇花一現。想不到,一年多來,他正是靠著這種「胡言亂語」一路過關斬將,不但殺出重圍成為共和黨總統候選人,而且頻頻靠著「泥巴戰術」把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希拉蕊(Hillary Clinton)搞得狼狽不堪。
當然,希拉蕊也有讓人側目的言論,例如說,她曾公開稱川普的支持者中有半數是「一籮筐的可悲之人」,引來強烈批評。此外,她還稱川普是俄羅斯總統普京(Vladimir Putin)的傀儡,奧蘭多夜店槍擊案的兇手就是來自川普的老家等等的言論。
川普現象與美國根深蒂固的反智傳統
究竟「川普現象」的本質是什麼?反智主義是其中一大特徵,川普的口無遮攔,說些蠱惑人心的話,提出荒誕的建議,經常讓人覺得他馬上就要被「三振出局」,沒想到卻一路勝利,直衝總統大位 。
美國歷史學家霍夫斯達(Richard Hofstadter)在其《美國生活中的反智主義》(Anti-Intellectualism in American Life)一書中指出,美國人有著根深蒂固的反智主義傳統,呈現像在兩個方面:對於知識的反對或懷疑和對於知識分子的懷疑和鄙視。
然而選舉的初衷卻是,選出一個對人民負責、對國家負責,有智慧、有能力的領袖。而反智主義卻反其道而行之,因此為了迎合這種反智傳統,政客們各出奇招。他們有些是「真傻」,有些是「裝傻」,或是兼而有之,但目的都是為了搶選票,為了贏得選舉,他們可以裝瘋賣傻,沒有底線。
縱觀美國選舉歷史不難看出,反智主義並非川普「獨家秘訣」,而是源遠流長。有學者分析發現,自上世紀60年代開始,美國政治反智主義的傾向暗流洶湧,他們反對書本、反對知識、反對媒體,有些政客把自己塑造成「無知愛國」的代言人。
舉例而言, 2008年美國總統選舉,共和黨推出保守派前阿拉斯加州州長裴林(Sarah Palin)為副總統候選人,她反智傾向讓她快速走紅,她對對國內和國際事務幾乎一無所知,最有名的政見是,要把1200萬居留美國的非法移民拘捕遣送,把伊拉克戰爭稱之為「上帝賦予的任務」。
在網路新媒體時代,反智主義又有了新功能,那就是能讓政客瞬間成為「網路紅人」,吸引選票。例如川普就曾在推特上轉發義大利獨裁者墨索里尼的名言,當媒體追問此事時,他說:「這是誰的名言並不重要,重要的是能得到關注」。當然,希拉蕊也不甘示弱,不時拿川普的髮型與花邊新聞「開刀」,吸引民眾關注。
美國「反智」與歐洲「反體制」異曲同工
英國《金融時報》網站刊文指出,全球政治正轉變成「體制派」與「反體制」之間的對抗。在西歐的許多國家也出現同樣的模式,反體制的政黨抬頭,比如義大利五星運動黨、法國國民陣線、西班牙極左派的「我們可以黨」(Podemos)和德國右翼民族主義的另類選擇黨(AFD)等。
反智主義與反體制思潮異曲同工,「川普現象」所代表的反智和孤立主義思潮,本身也是今天美國選民對經濟、生存和安全恐懼的折射。美國貧富分化加劇,財富向少數人手裡集中。皮尤研究中心(Pew Research Center)的最新研究顯示,美國中產階級家庭所佔比例從1971年的61%減少到目前僅有49.4%。同時,2014年美國總收入的43%進入中產階級家庭,大幅低於1970年的62%;總收入的49%進入富裕家庭,大幅高於1970年的29%。
實際上,「反智主義」反的不是「智」,而是「有智的人」「有錢的人」,本質是平民階層對於精英主義的反抗。當人民對於現狀不滿時,便加深對政治精英的厭惡和不信任,參與投票往往只是為了賭氣,而非做出最有利的選擇。
在這場選舉中,對共和黨的批評也不少於川普,認為共和黨大方擁抱這種反智現象,利用其作為他們達成政治目標的手段。美國外交關係委員會(CFR)資深研究員布特(Max. Boot)就在《紐約時報》的投書指出,有人開玩笑說,「川普現象」是共和黨數十年來「裝笨」導致的後果,但若川普不幸當選,到時所有人都笑不出來。
即便川普沒能當選,也會為共和黨帶來「後遺症」,他們必須重新檢視黨內不斷滋長的反智現象,若只一味迎合民粹憤怒,擁抱極端分子絕對不是維持一個政黨的長久之計。
即便川普沒能當選,也會為共和黨帶來「後遺症」,他們必須重新檢視黨內不斷滋長的反智現象,若只一味迎合民粹憤怒,擁抱極端分子絕對不是維持一個政黨的長久之計。
留言
張貼留言